公路自行车比赛的魅力在哪
在欧洲,公路自行车比赛已拥有百年以上的悠久历史,例如环法、环意、环西等顶级世巡赛,从各参赛车队、车手、比赛用车再到场边观众以及比赛文化,无一不是比赛的魅力所在,也是公路自行车比赛的看点所在。
1. 车队:
和看足篮球一样,职业公路自行车比赛也是以车队为单位参赛,每一支车队都会有自己独特的魅力和文化,以及相应的历史、人员体系和比赛中的战术特点——在比赛中,各车队的队员分工明确,训练、营养、技术等后勤人员各司其职,在默契的配合中为车队创造成绩。
就像是支持皇马或是巴萨、勇士或是骑士一样,车迷们会为自己所热爱的车队打call助威,并在日常的骑行中穿上“自家”车队的队服,偶尔diss一下不喜欢车队也并不罕见。
2. 车手:
每个车迷心中都有自己的偶像,弗鲁姆、萨甘、卡文迪什、坎切拉拉这些车坛名将,不乏全世界范围内的大量追随者,他们的技术能力以及个人魅力,都会吸引无数的粉丝前来效仿,并作为骑行路上甚至生活中的精神支柱。
你喜欢科比,我喜欢乔丹;你喜欢xx,我喜欢xx——自行车比赛的粉丝文化也不甘示弱哦!
体育比赛吸引人的文案
1、只有运动才可以除去各种各样的疑虑。——(歌德)
2、健康来自运动,生命来自己运动,一切想要的东西都要运动。
3、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不韦)
4、热爱运动,热爱比赛,热爱运动员,就是热爱人生。
5、每一个获金牌的体育运动员的历史,就是成功的历程的发展纪录。
合唱的意义和魅力
合唱的意义在于让更多的人都可以在舞台上展现自己,也使一首好的歌曲让更多的人会唱,合唱和独唱表演唱不同,他需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在舞台唱出高中低音的旋律,要整齐划一节奏准确,给人美的享受。这就是合唱的意义和魅力所在。
歌唱是一种很好的表达人们心情的方式,而合唱则是一种很好的表达人们团结力以及歌声魅力的一种表达方式。合唱的意义是在于又合唱的方式,将多人的歌声和在一起表达出他们的团结力以及歌声的美妙。
他的魅力就在于是多人演唱,可以让人感受到他们的信念感以及不同反响的影响力。
英冠有什么独特的魅力
英冠确实堪称二级联赛中的世界第一。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从英冠的历史开始讲起。2004年,英足总将之前的次级联赛名称从英甲(Football League First Division)改为英冠(Football League Championship),而1993年之前英国的次级联赛被称为英乙(Football League Second Division)。
现如今的英冠有24支球队,联赛采用主客场双循环赛制,赛季结束后积分前两名的球队直接升至英超,三至六名则通过附加赛赢得另一个升级名额。积分榜后三名降至英甲。漫长的赛季使得英冠的排名充满了变数,而升级的机会则使英冠联赛的较量异常激烈。
即使是在英冠,狂热的英格兰球迷也会挤满赛场。在英冠改名后的第一个赛季(2004-05),英冠全赛季的现场观众达到了980万人次,位居欧洲所有联赛第四。比曾经的“小世界杯“意甲还要多。而在电视转播方面,以2009-2012赛季为例,这三个赛季英冠的总电视转播收入达到了2.64亿,虽然和英超动辄几十亿的收入无法相提并论,但放眼欧洲也可以名列前茅。
但每赛季英冠最引人注目的,还是那三个升入英超的机会,对于本队球迷而言,升入英超是荣誉的象征,可以目睹自己的主队和传统强队过招。而对于英冠的各支球队而言,升入英超则意味着更多的电视转播收入,以近几年的升降级赫尔城为例,2012-13赛季他们从英冠联赛电视转播分成收到了220玩英镑,而在下一个赛季升超之后,他们在这方面的收入一下增长到了6820万英镑,提升了30倍。这也是近些年英冠各支球队加大投入豪掷重金的主要原因。
英冠联赛的各支球队球风大多非常硬朗,比赛往往相当开放,具有英格兰足球的显著特征,深受英格兰本地球迷喜爱。同时英冠也是众多英超俱乐部年轻球员“练级“的场所,许多英格兰本土培养的青年才俊都会先到英冠锻炼,感受一下英格兰足球的节奏以及风格。这都使得英冠联赛成为了奇迹与梦想诞生的地方。
从几几年起,冬季奥运会与夏季奥运会彼此相隔两年交叉举行以增强各自的赛事吸引力
1994年起冬季奥运会和夏季奥运会分开举办,相隔两年举行,1994年先举办了利勒哈默尔冬季奥运会。
1986年,国际奥委会全会决定将冬季奥运会和夏季奥运会从1994年起分开,每两年间隔举行,1992年阿尔贝维尔冬季奥运会和1992年巴塞罗那夏季奥运会也是最后一届冬季与夏季奥运会同年举行。
1994年起。为了使国际奥委会、各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特别是各个国家和地区奥委会在选拔、训练、参赛工作中避免繁忙不堪,国际奥委会于1988年第93次卡格利全会上,决定自本届起冬奥会与夏奥会不在同一个奥运年举行,相互间隔两年。这是一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改革。
女篮比赛有哪些魅力
谢邀。
相比于男篮,女篮的关注度简直如跳水般下滑,这一点不分中外,而我也是深有体会。在中国女篮重夺亚洲冠军、在女篮世界杯取得不错成绩时,铺天盖地的赞誉接踵而至,但等这段风潮过去,WCBA联赛依旧无人问津。这并非源自于绝对性别上的区别对待,因为仅从竞技体育的层面上来看,女篮比赛的内容实在是有些“乏善可陈”,缺乏强烈的视觉冲击,也缺少人去挖掘背后的故事。
在正式成为一名报社记者之前,平心而论我是没有完整地看过任何一场女篮比赛的,直到不久之前的雅加达亚运会和西班牙女篮世界杯,我接到了报道任务才开始认真地观看女篮比赛。虽然我至今还是觉得女篮的比赛很不好看,但姑娘们身上的球衣倒是引起了我的注意。
一般来说,国家队层面的女篮球衣在款式上不会再有更多的设计,一般是保持跟男篮同款,只是在版型上进行收肩和缩小腋下开口,个别品牌还会有一个收腰的处理,这些都是为了防走光和凸显女性线条美。像阿迪达斯为澳大利亚做的那套“紧身衣”则是异类了,在此不提。
但是回到联赛里,女篮的球衣即可“姹紫嫣红”,有条件就能进行丰富的设计。遗憾的是最近一、两个赛季里WNBA和WCBA两大国内主要观看的女篮联赛都“没什么条件”。耐克接手了WNBA的球衣之后采用了统一的款式,只是更改配色和队名,于是接手WCBA的匹克也“跟国际接轨”,毫无设计感的球衣令女篮联赛的关注度进一步下滑。
这一点甚至引来了四年前为WCBA设计球衣的安踏设计师Pedro裴的吐槽,而当我亲身入手了一件女篮球衣之后,我才明白他所言确实非虚。
在Pedro裴的文章中,他提到了2014年的WCBA球衣是安踏历史上做过最用心的一套球衣,但通过市场前景分析和成本核算,最终没有推出市售款,只有球员款。而我在问过相识的WCBA球员之后也确认,市面上能买到的那套球衣没有假货,只有GU或者GI。
我入手的这一套球衣是安踏在2014年设计好、在2015-16赛季推出的圣诞特别款球衣。那个赛季里每支球队都会有三套球衣,主、客和这一款圣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