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安十二时辰》 ,看了最新三集,到底谁杀了老三
一个刚刚出场的人物,就那么莫名其妙的死了,稍不注意,甚至都不知道是谁杀的,真是好惨一角色。
第24集是张小敬和丁老三灵魂的对决,已经是死囚的张小敬卖力地为靖安司卖命,图的是什么?丁老三已经是守捉郎的火师,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为什么非要和朝廷过不去呢?
所有的原因都是因为第八团那场烽燧堡之役,当第八团兄弟拼死护卫着家园等待朝廷的援兵时,朝廷却不闻不问,所幸后来还有9个兄弟活了下来。
张小敬回到长安后,做了不良帅,可以继续守在闻无忌和闻染的身边,他觉得自己是幸运的、幸福的。
丁老三回到长安后,发现自己的妻儿老小全部饿死在家中,而自己拼死拼活在前线保卫家园,自己的家人却无人照顾。虽然在那场战斗中,他活了下来,但他挣得的却只有一块饼,够养活谁的?所以从此丁老三和龙波一样对长安充满了仇恨!
也许就是这个原因,丁老三和龙波才会一起策划在上元夜这一天把长安搅个天翻地覆。
本来他们的计划是万无一失的,但是张小敬的出现却使这个计划充满了变数,因为张小敬的能力,第八团的人太了解了。
就像丁老三见到张小敬一点儿也不奇怪一样,他知道张小敬很快会找到自己。
他想劝张小敬和自己一起干,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干,就在他的屋子里住上一夜,天明了,一切也就过去了。到时候,张小敬可以带上檀棋远走高飞,可是张小敬不同意,他想找出幕后真凶,然后阻止这场阴谋,挽救长安百姓与水火之中。
张小敬自然是不同意的,他有自己的坚持,这种坚持不是受人之托忠人之事,而是不管朝廷怎么样,百姓是无辜的,他要挽救的是百姓,而不是朝廷。
明面上老三是被一个没有死透的守捉郎刺中要害而死,实际上我认为老三是【为了张小敬而死】。
记得当时老三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张小敬活着离开,全城的守捉郎不会相信他,官府也不会相信张小敬”。
因为有了这样的条件,所以我觉得老三故意牺牲的。
要知道张小敬和老三都是经历过烽燧堡战役的人,长年在陇右当兵,怎么可能对危险不敏感,被一个受伤的守捉郎刺中要害?
这里最好的解释是“老三为了成全张小敬,故意牺牲”所以他是死在自己的安排之下。
要知道火师老三死后,邻街的守捉郎立马得到了消息,是谁给的?得知消息后,“恩必报,债必偿”的全力阻止张小敬查案。
这就是老三故意死的目的——阻止张小敬,同时慢慢把张小敬推向龙波,干完大事后,一起离开长安!
老三是守捉郎的火师(首领),张小敬相劝老三回头,老三想让张小敬加入。
双方既然见面,老三的手下守捉郎为了保守行动机密,肯定是不会放张小敬活着离开的。要么加入要么死。
老三明白这个道理,他见无法说服张小敬,又不愿杀了昔日的老兄弟,只好杀掉几个知情的手下守捉郎,放张小敬离开,就当他没来过。
没想到一个守捉郎没死透,趁着两人走神,来了个反杀,把老三给干掉了。
如何看待《长安十二时辰》从24集变为48集
本来是要开创我国电视剧新局面的好剧,结果老板顶不住金钱的诱惑,直接注水了。导演估计也心里崩溃了,别说四十八了,按照国产剧的尿性98集也能给你剪出来!按照前几集的节奏,后面的剧情大家估计也能猜到了,最后估计也要呵呵了!还中国的二十四小时,人家多少集?不是吐槽电视剧的集数多少,而是故事结构,如果剧情好拍一百集也没人说,关键是二十四小时的故事,拍成48集,你当大家都是白痴,没见过一点世面?按照你们这理论,康熙王朝要拍成电视剧,还真要向天再借500年了!
《长安十二时辰》堪称近几年最好的国产古装剧,长安十二时辰这个剧完美的还原了盛唐的那个年代,包括天宝年间的风土人情、社会百态,堪称历史剧的教科书。
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根据马伯庸的同名小说改编。把一天发生的经过都浓缩在上元节的24小时以内,且发生地均在大唐的都城长安。在这一天时间内,每一个人仿佛身处于利益交织的大网内,在不断寻找秘密的过程中,发现了更惊人、更不可思议的阴谋。
在此剧上线之初,便给了观众很多期待;果不其然,《长安十二时辰》无论是剧情还是人物都做到了相当出色,尤其雷佳音、易烊千玺和周一围的演技,着实让许多人感到惊艳。此外,剧组在对历史的科普方面也做足了功夫,让现代的人更加明了,唐代人的作息规律和言语用法。
同时《长安十二时辰》也在口语、称谓、风俗习惯上进行了最大程度的还原,叉手礼的回归便是注重细节的表现。其实在本剧每一集播出之前,都会有日晷的出现,日晷便记录了时辰的走向。至今《长安十二时辰》已经播出了16 集,可时针只播到了酉时,说明后面还有大量的故事,会在夜间进行。
同样,影视剧讲究一个蒙太奇效果,也就是发生的时间和真实的时间,《长安十二时辰》便是用40分钟一集的片长,讲述15分钟的故事,这就保证了故事的充实感和可信度,让各方人物的线索,都能得到一个很好的梳理。
至于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主要还是考虑到收视率的问题。据内部消息,《长安十二时辰》原本拍摄了52集,经过后期剪辑之后,变为48集,且分两季上线,一次24集。可没想到的是,在开播之后,《长安十二时辰》的口碑持续发酵、好评不断,片方干脆选择一次性播完,防止出现变故。
当然这对于粉丝来说,绝对是一个天大的利好消息。毕竟这部剧让许多人日盼夜盼,而如果分两季放完,则又增添了许多等待的时间。此次所有拍完的内容,放在一季播出,也是满足了观众的心愿。
对于这样的做法,我是十分支持的,你呢?
关注头条号武侠小王子,我陪各位一起聊影视娱乐动态。
追剧的朋友应该都已经发现,之前只有25集的《长安十二时辰》现在变成了48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实际上《长安十二时辰》最早的版本是有60集,但不知出于什么原因退档了,上个月突然上线播出也是让一众粉丝感到狂喜,但集数减了将近三分之一,只有25集。实际上导演这次是把《长安十二时辰》分成了上下两部,之前的25集只是上部,从目前来看下部应该也是审核完毕了。反正对观众来说肯定是一件好事。
由雷佳音、易烊千玺、周一围等主演的网剧《长安十二时辰》自6月27日网络首播以来,播放热度居高不下,蝉联多日全网热度榜第一。而之前还宣传25集的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今日悄然变更总集数为48集,是注水,还是两季连播?知道原因后,剧迷乐了!
很多朋友最近都在追《长安十二时辰》,被烧脑和不断反转的剧情所吸引,这部电视剧豆瓣评分目前为8.6分,可见口碑甚佳。追剧的时候发现,不管是首播平台优酷,还是豆瓣、百科,都显示《长安十二时辰》总集数为25集。可今日突然发现,优酷已悄悄把总集数调整为48集。这是为什么呢?
通过查找资料发现,《长安十二时辰》拍摄时间长达217天(7个多月),备案之初显示为60集电视剧。在今年1月网友曝光的集数变更截图中,《长安十二时辰》调整为26集,网友担心,《长安十二时辰》会不会大量删减?后来,该剧导演和官微纷纷站出来辟谣,表示该剧分两批次送审,送审的第一季内容为26集。这也就意味着,《长安十二时辰》将分为上下两部,分两季播完。
而6月27日《长安十二时辰》优酷首播时,显示集数为25集,这也就说明,第一季《长安十二时辰》在进行适度删减后,以25集的方式呈现给网友观看。而7月4日优酷变更集数为48集,也暗示,第二季《长安十二时辰》已制作完成,并报审通过,观众可以一次性追完《长安十二时辰》,再也不用担心,不知何时才能追到《长安十二时辰》大结局。而由60集压缩到48集,相信《长安十二时辰》剧情会更加紧凑,扣人心弦
《长安十二时辰》的播出也是一波三折,能播出已经很不容易了,第一次就更新了12集, 现在又突然告诉粉丝这48集要同时播出,粉丝们也是很激动的, 这也验证了一件事,这部电视剧并不是25集就大结局了,而是有长长的48集,这样和剧情也能对起来,一集播出长安的半个小时的故事,48集正好讲完长安的十二个时辰。
这个变成多少集哦真的是没办法啊,其实怎么看待又有啥意义呢,哦希望看不完的看。不过真的是好剧,小时候守着电视看西游记,上海滩那种憋着尿也得等看完了再去厕所的感觉又回来了。
真的是好剧,情节好紧凑不拖沓吸引着你一直看,偶尔还有小搞笑,没有凑时间的烂剧情,画面也好,色彩、镜头角度无一不透露着扎实的美术功底,刚看完了第第十六集,没够。
本来一开始就拍了48集,这是导演的意思。
后来资方为了卖更多钱,希望剪成60集,想很多古装电视剧一样。
最后导演坚持自己的意思,剪出了一个48集的版本。
为了通过广电总局的审核先后分为两次送审,上部24集,下部24集。
优酷开始的计划是想让导演作者宣传之后开播,结果好巧不巧,开播当天娱乐圈一件事接着一件事,作者马伯庸提前准备好的微博一拖再拖,一直到了晚上还没有发出去。
结果优酷上就悄悄开播了,而且一次性更新12集,这种更新速度是很罕见的。
后来马伯庸的微博才发了出来,就连他的好朋友和菜头也跳出来为马伯庸抱不平,说那天没有谁比马伯庸更倒霉的了。
开播之后口碑热度双线都很好,应该就趁热打铁,把全部的剧集放出来了,也就是从24集变成了48集。
有人说《长安十二时辰》24个小时拍了52集太水了,你认同吗
你应该这样算,李必的十二时辰加赵小敬的加崔器的加,,,,,,的,这样加起来是多少时辰,因为情节可拆可合或单线描述或多线组合。当然还有纵向描述如某人的回忆等。十二时辰是一个点,这个点可扩散成无限个线或面或立体的三维。这样想就算拍一万集也是可以的
十二个时辰也不是记录主角一个人一天生活的镜头啊。是好几个人的。里面人物关系很复杂,就算主演的镜头压缩到三个时辰,还有千玺的镜头压缩到两个时辰,还有反派龙什么都,也压缩到两个时辰。算算几个时辰了,而且后期千玺戏份很多,各种心理活动,回忆得要时间吧。
这里的回忆不是凑字数的,虽然故事是发生在十二个时辰内,但是人物的各种复杂关系得交代下吧,算半个时辰好了,已经不能再压缩了吧。
还有各种配角,太子啊,檀棋啊,葛老啊,好多镜头。我感觉电视一点不拖沓,开头几分钟就主角出场,不到五分钟千玺(男二)也出场。开头十分钟就把事件交代了,很紧凑。我还担心没看过书的看不懂呢。
马伯庸马亲王确实很厉害,他写的书,短短十二个时辰,分成24章,每章半个时辰,每章后面还有一副人物gps位移图。把大唐西市,东市,怎么营业,几点关门,中间怎么隔断,哪里是住宅区,皇宫又在哪里交代的很清楚,简直就是一个极简唐代史。这些多费笔墨呀。当然电视是拍不出来的。
总之,不拖沓,很简练。就是模仿美剧24小时破案那部的
其实你走进了一个误区
十二时辰从时间层面来说很短
但是扩展到空间就很恐怖了
试想一下现在1个小时和你产生交集的事件有多少?可能什么都没有
但如果是10个人呢?100个人呢?
通俗一点的说:上面千根线,下面一根针
线是人物线,针是时间
所以52集不水,如果想拍,1万集都可以。看编剧能力
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回答满意请点赞哦!
看到很多人在质疑集数太长会注水,我就来单纯说下52集合不合理。我的观点是其实很紧凑的。
长安十二时辰》,听名字就知道只讲一天的故事。看书前我是倾向于拍电影的,一天的事,拍电视20集都嫌长。但是!拜读完原著后,突然发觉,电影怎么可能把细节拍完!
《长安十二时辰》这个电视剧名字一听你就一目了然,讲述的就是长安十二个时辰的故事,易烊千玺饰演的谋士和雷佳音饰演的死囚需要携手在一天之内解决长安遇到的困境,因为是紧急情况,所以他们只有十二时辰的时间。
先说主线张小敬和李泌。张小敬全书从头打到尾,打斗戏懂吧,光是看他打架就至少能来20集。李泌在里面其实描写不算多,但毕竟是和张小敬一起并肩作战,在幕后支持行动的人,他做的事,包括后面被绑架各种,不用编剧扩写也得拍10集。
再说反派龙波那条线。龙波和张小敬关系得交代吧?整个策划行动得理吧?后面和张小敬的对手戏得有吧?再怎么压戏份也得拍到5集。这书可不只三条线,檀棋、闻染、贺知章、姚汝能、徐宾、崔器......描写出彩的人物太多了。写下来反倒觉得60集不够了。
雷佳音的演技是毋庸置疑的,但总是觉得少了一点点张小敬的狠辣劲儿,有点萌……千玺的颜绝对能打,也很符合角色,很期待演技啊!
其实很多人对于这剧担心是因为导演前作是拖到不行的《海上牧云记》,可以短短讲完的故事硬拖了70集,任谁都会有点心理阴影。
所以长安十二时辰的编剧也是我特别操心的一点,能不能把故事改编出彩,还是要打个问号。
不认同。
十二时辰,24小时,看起来很短,实际上它可以有非常多的故事可讲。
别说古代一国都城内发生的事,你就是讲普通人一天的生活,都需要相当的时长方可讲完。
你就比如讲一群大学生相约出游的故事,你就讲他们旅行中一天发生的事。首先,故事中人物的背景、人物间关系、事件起因你得交代吧?就这些就至少需要一集才可以详细交代清楚。
旅行途中,如果他们因为某些原因分头行动,比如有人想去一个地方玩,而另一些人想去其他地方,还有一些人就想在酒店待着,那就有了三条故事线,这三天故事线是同时发生,但你起码得用三倍时长来讲吧?
还有其他很多情况。
综上所述,最终你会发现,你拍24小时的故事,拍出来的成品时长可能远远不止24小时。
人生如戏,戏如人生,今天鹏哥说一说,为何很多电视剧的剧集动不动六七十集,又臭又长,而《长安十二时辰》的48集,却并不嫌多?
经过重重删减,《长安十二时辰》一共是48集,但这部剧的48集,不同于别的注水剧的48集,每一集细细观摩,多有让人惊叹之处。
为何?请听我细说。
纵观这部根据马伯庸同名小说《长安十二时辰》改编的古装悬疑剧,之所以播出伊始,虽然没有前期的宣传渲染,悄然上映,但就如同平静的水面砸入了一块巨石,掀起了滔天巨浪。
大家热议的服化道
人物符合历史的唐代服装,士兵们真实打造的铠甲,走路发出的真实的摩擦声音,都显得那么性感;还有如女性群演的面部妆容,男性群演的衣服细节,仔细揣摩,都符合描述的历史;又如传讯的大望楼,小望楼,传递信息的信号,竟然是可以真实的传递信号,而不仅仅是样子货。
《长安十二时辰》大结局究竟什么意思?何执政、右相都怎样了?有哪些“坑”根本没填
年度神剧《长安十二时辰》终于拉下了帷幕。
这部神剧集合了美食、礼法、服饰等元素,我们能把它看作是一部深夜食堂;也可以将它看作一部礼仪培训;亦或是将它看作长安时装秀。体验下来就是两个字:跪了。
有意思的是它的结局,任谁都没有想到,幕后黑手居然会是徐宾。因为这个局实在太大,大到牵扯到当今圣人,一个小小的徐宾并没有这么大的能量。
徐宾给出的原因也是让人无法相信,他是为了宰相之位。张小敬也是一万个不相信,对他一番质问:
编剧也真是够狠的,最后还给观众来个悬疑~(虽然感觉有点强行结尾)
大结局中,张小敬、李必和檀棋分道扬镳,编剧的脑洞也是大,配合黑白的画面,给人一种曲终人散、各奔四方的感觉。张小敬选择救驾有功,被封三品参将,但他还是选择重回前线,李必入了凤阁却选择了入山修行,檀棋不知为何选择入宫跟随严太真。
看完了《长安十二时辰》最后两集,解了很多疑惑。
原来徐宾才是幕后主谋:
——用“人一生,总要干一件让自己得意的事,才好意思闭眼”点醒了何孚,激起了何孚的斗志,因为何孚有家仇要报。
——小勃律使馆的选址就是冲着杀闻无忌去的,这样他就可以说服蚍蜉组织的首领龙波为自己所用,因为龙波和闻无忌是第八团过命的兄弟。
——把“一枚铜钱可以买两个胡饼”写在大灯楼的图纸上,让毛顺觉得建灯楼的400万钱,是饿死很多灾民换来的。
用灾民救命的钱来换取自己的功成名就,但凡有点良心的人都会觉得耻辱,所以毛顺宁愿赔上全家的性命也要用伏火雷炸掉花萼楼,以及里面的皇亲贵胄。
而徐宾做这一切仅仅是为了见到圣人,亲口告诉他自己很有才,可以做大唐的宰相。活脱脱一个渴望逆袭、被人瞧不起的小人物,费尽心机布局,最后却什么也没有得到,多么可笑、可悲、可怜!
原来靖安司里除了陆三、姚汝能之外,报时的庞灵也是暗桩,他为了入赘右相府,亲自请命潜伏到靖安司,为的是立功后,让右相高看他一眼。
原来诗人程参不是吃闲饭的,是他发现了庞灵是暗桩,拿到了庞灵和右相女儿来往信件,里面有很多对太子有利的证据;并查出了“阙勒霍多”幕后主使徐宾。
原来檀棋最后没有选择张小敬,也没有继续跟着李必,而是选择留在严太真身边。
感谢邀请。
《长安十二时辰》大结局中,何监告老还乡,奸相林九郎也没有受到应有的惩罚,圣人回宫,李必归隐,张小敬没有带走檀棋,独自一人离开了长安。果然,编剧就是在讲长安内一天一夜,而不是一个完完整整的故事。
我认为这部剧有以下一个未填的坑:
檀棋说要帮他们盯着长安,帮助劝谏圣人,应该只是表面的说辞,当时杨羽幻帮她,是想让她做一件事,不要让徐鹤子获得圣人的青睐,但剧中一直没有出来后续檀棋的行动。而且马嵬坡之变一直有人说,有一个婢女替杨玉环死了,是不是就是檀棋呢?
程参在破案时,曾将这枚大食的金币放在了龙波和何孚之间,预示了徐宾是主谋,但这些金币又是来自何处呢?
一个是王忠嗣,一个是安禄山。他们只出现在了别人的口中,但未曾出现过,也没有实际的动作,这场政权之争,与他们有没有关系?
我们知道《安禄山事迹》就是姚汝能写的,他在书中写到:“(安禄山)潜与诸道商胡兴贩,每岁输异方珍宝,计百数万。每商胡至,则禄山胡服重床,烧香列珍宝,令百胡侍左右,群胡罗拜于下,邀福于天,禄山盛陈牲牢,诸巫击鼓歌舞,至暮而散,遂 令诸胡于诸道潜市罗帛,及造绯紫袍、金银鱼袋、腰带等百万计,将为叛逆之资,已八九年矣。”
可以看出安禄山在西域地带曾经与胡商勾结,产生了大量的资金往来,那么徐宾的大食金币是不是安禄山提供的呢?
难道是权宜之计么?感觉太子在剧中一直对皇上毕恭毕敬,关键时刻还要找曾要废弃自己的父亲,是他想杀皇上,还是何监要帮他杀皇上,他是不是主谋呢?最后站位右相是不是要洗白自己?
《长安十二时辰》大结局,导演虽然在拼命填坑,但还是有不少坑都没填上,不知会不会有第二季。
先说何执正和右相的结局。
何执正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并留下了自己的著名诗篇,《回乡偶书》。
而右相林九郎,剧中虽没有交代,但可以推测出,林九郎仍继续担任右相一职,但圣人并没有将大权全部交给他。
圣人最终还是选择了将皇位传给太子,放弃了将权利完全交给林九郎的打算。但林九郎确实有些才干,所以就让他继续留任右相一职。
剧中还有不少坑没填,举几个例子。
1、救走姚汝能的人是谁?为什么要救他?他为什么拿着跟徐宾家里搜出的一模一样的金币?又为什么要去安西?
2、徐宾家中大量的金币从何而来?是否与何家村金器案有关联?
3、徐宾作为一个户部八品小吏,为何会与龙波结识?
我是大野泽的风,致力于原创问答,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何执政,通过几首诗可以退算出他是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绿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等,都是贺知章老先生的诗。他最终还是告老还乡了,在唐代那个时代86岁告老还乡,是一个很好的结局,没有啥值得怀疑的,则会是一个很好的结局。
右相林九郎原型是李林甫,我们知道,是一个奸相,但也是唐代在位比较长的一位宰相。虽然最终也是病逝,可是因为牵扯进杨国忠案,所以最终家族也被抄没,没有善终。
至于李必,原型就是李泌。
李泌(bì)(722年-789年4月1日 ),字长源。京兆(今陕西西安)人。 唐朝中期著名政治家、谋臣、学者,北周"八柱国"李弼的六世孙。
李泌自幼聪颖,深得唐玄宗赏识,令其待诏翰林,为东宫属官。后遭宰相杨国忠忌恨,只得归隐名山。安史之乱时,唐肃宗即位灵武,召李泌参谋军事。但他又被权宦李辅国等诬陷,再次隐居衡岳。唐代宗即位后,召为翰林学士。屡遭宰相元载、常衮排斥,出外任职。唐德宗时入朝拜相,官至中书侍郎、同平章事,累封邺县侯,世称"李邺侯"。贞元五年(789年),李泌去世,年六十八。获赠太子太傅。
所以结果如何,我们就能够知道了。
倒是有几个坑,还没有填,就是元载这个傻缺,让人喜欢不起来的男人,在后面也是成为了奸相,他的结局也不好。再就是檀棋这个坑,没有跟着张小敬,也没给这长源走,而是选择追随严太真,也就是杨贵妃的原型,十年后马嵬坡事发,如果下半部檀棋还在,可能会在这段祸事中罹难。
长安十二时辰已经大结局了,后期还真让人的思路有点跟不上,转变的度有点大,好像是思路越来越清晰,事情越来越明了,但却让我感觉到坑越来越多,隐隐留下了许多的伏笔。
在剧中为我们留下很多笑料饿得发昏的程参,一下子就转变成为剧中最厉害的探案高手,思路紧密,逻辑分析能力强,给我的感觉是他才是大唐的第一神探,狄仁杰都要靠边站。
机械一般的刻漏博士庞灵只是请假从程参身边经过,就被其发现身上的女人香味,查出庞灵是右相林九郎的暗桩和入门女婿,并查出了很多右相结党营私的罪证,真可谓是办案神速啊!
程参通过询问何监各种细节,从而让事情的真相浮出水,为剧情的进展的埋下最大的坑——萨珊金币,种种迹象表明徐宾就是龙波与何孚之间的中间人,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萨珊金币的拥有者,从了他推断出金币真正的拥有者才是最大的主谋、最大的Boss。他留下了一张纸上写着:龙波——金币——何孚,而并没有写徐宾,说明徐宾并不是幕后的主谋。
人一生总要干一件让自己得意的事才好意思闭眼,这是徐宾的野心所在,也是徐宾有才不得志,参与谋划恐怖袭击的动机所在。
但是从表面上看来徐宾是主谋,是的,徐宾非常有才能,思路清晰,但是他的官职太小,又没有经济来源,是无法支撑整个案件的全局,那他的背后究竟是谁呢?是太子或者安禄山?这个坑就有点大!
我个人认为太子的可能性比较大,甚至有可能十年之后的安史之乱都是太子一手策划的,因为徐宾最后叫太吉酒肆的老板去灵武,而灵武是太子新税法试行地,也是太子以后称帝的地方,这个地方新税法试行后非常的富裕。
圣人让太子督办靖安司来查案,太子实在没办法才才让李必出山来主持,因半年前他就谋划袭击圣人事件了,而靖安司成立才四个月,他利用了李必对他的忠诚和朋友之情,在查案会对他加以维护,除掉圣人的最大受益者就是太子而不是右相,因为圣人有杀太子的先例,怀疑心很重,而右相只是想代为执政而已,最开始并没有想到杀害圣人取而代之。
事情已经远远超出了太子和徐宾的掌控,徐宾不得已才出来强行洗白太子,把所有的责任都揽在自己的身上,并点出了每个人的缺点 和连接点,看似很合理其实苍白无力,比如:
毛顺的自责:一个钱能买两张饼就击破了毛顺的心灵,何孚恨林九郎、林九郎怕死,萧规自视甚高自认为可以替天行道,李必重情对太子抱有朋友之情,太子利高者疑,这些都是每个人的缺点都被徐宾一一给列举出来了,也是说服圣人及大家洗白太子的连接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