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有所养这么难!是老人矫情,还是年轻人有心无力
谢邀。一句话,还是没有为自己存下养老钱,这种现象比较普遍。年轻时为了儿女,把自己的骨头都砸碎了,上大学,修房子,买车子,娶媳妇,而且甚至到城里买房子等等,老了没有积蓄,孩子们混得好可能要好些,孩子们混的再不好,也就顾不上你,再加上有的孩子不怎么孝顺,你再没有社保养老金,这种情况养老就很难!
综上,我觉得还是在你年轻有能力时,为自己缴纳一份社保,让自己的老年生活不至于太尴尬!
我国七八十年代,由于受计划生育政策的引导,一对夫妇一孩化。如今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阶段。出现了一对夫妇的家庭,养活四个老人情况很普遍。你想想精力物力都紧张。因为年轻夫妇需要上班或打工挣钱,哪来的时间陪护老人啊?要是城市里退休职工,一月能领取几千块钱的退休金也好说。因为有了资金来源,可以请保姆伺候老人,也可以进敬老院。
而农村的老人就不一样了,没有退休金好在国家给农民一月一百多的养老金。那是杯水车薪顾不了大急,进不起敬老院更请不起保姆照顾老人。要是在家一边种地,一边照顾老人够吃的钱不够花。所以还需要出外打工挣钱花。要是把父母带在身边住房成了问题,现在的房租贵着哪一年好几万。因此父母为了减轻子女的负担,宁愿留着家中成了空巢老人。
终上所述不老人矫情,而是子女有心无力造成的。这是社会性问题有待国家出台好的政策解决。
为什么老有所养这么难呢;这个问题是这样的,我是农村老农民,我们农村人只要是有吃有喝有衣穿,只要是每年沒有债务就可以了,关件是什么呢,现在生活压力大,家里开支确是不少,每年费用多,电,手机,网,合作医疗,等等!我们农村老人没有什么想法,人的心是满足不了的,……!要想想从前只要是有饭吃,就是最好的人家,衣服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现在呢?那有人穿过补破的衣服呢,……!正因为现在生活条件上升了,所以就越来越多的人想法不一样,老人之间肯定不可能同时一路去世吧!有老人先走,有老人后走,这是必然的,单身老人有很多都是漫漫过,很少有人再找到老伴,是因为没有经济来源,连自己的生活费用都难,那还想其他的什么想法呢……!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发展,代沟更为突显,人生经历不同,世界观不同,生活习惯不同……这些不同使得两代人很难相处。如果双方都能换位思考,或者憨厚点儿,就好处一些。如果都斤斤计较,针锋相对,就很尴尬了。
以前的父母有封建思想,有对儿女的压榨成份在里面。而现在的绝大多数父母,更多的是为儿女付出,他们想要的不过是儿女能过得好。
我觉有老有所养难的问题,大部分不是老人矫情,而是年轻人有心无力。
中国的老有所养难吗?中国的父母矫情吗?
我们看看网上,微信中人们经常用来调侃或自嘲中国老人带孙子,当儿女带薪保姆的段子。
我本想把些调侃的段子抄录,其实大家也都眼见耳闻,城市的老人,多是带薪资的保姆,家中佣人,农村的老人,有一份热,发二分光。
中国老人的特点之一,为儿女活的多,为自己活的少。
中国老人的特点之一,老了自己亨清福的少,养大了儿女,再照顾着子孙。
中国老人的特点之一,高消费,赶潮流,挣少花多,生活标准高的人少,满足温饱的人多。
中国老人,构成了全世界最好“养“的一个群体,特别是作为中国老人的子女,老有所养的“难",难在何处?
具体到有的老人,有的家庭,可能老有所养,遇到了这个那个,各种不同的困难,这种困难,有多少是因为老人的“矫情”造成的?
从中国的广义,宏观上讲,把老有所养之“难”,妄加在老人“矫情”上,恐怕中国的老人比“窦娥”还冤!
至于年轻人是有心无力,还是有力无心,是看原因,又看结果。
老有所养之所以难,既不是老人矫性,也不是年轻人有心无力,这是个社会问题。首先说,社会进步了,现代人的养老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转变。现代人养老,已基本脱离了过去那种“三个饱一个倒”的旧模式,老有所养多元化发展,已成为趋势。而社会养老尚不健全,人们的养老观念,还是以传统方式居多,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尤其是计划生育政策下的夫妇已步入老年,老有所依,“依”成为这些家庭独生子女的沉重负担,如果,这样持续下去,小家会崩溃,大家会崩溃,最终导致全社会崩溃。这是目前步入老龄化社会的我国亟待解决的社会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