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后的夜晚》你看懂了吗
《地球最后的夜晚》我看了两遍,对比过去该导演的癖好,我发现,这个人是绝对是个个人主义至上者。
影片运用了倒叙,前半段是现实,导致的结果;后半段是梦境,3D中,迷幻风格,镜头之间并无逻辑关联,只是在推进演绎一个人的内心
很多时候,我们做一些事只是自己的执念太深
有些结果只是因为这是结果
如何评价《地球最后的夜晚》这部电影
昨晚,一年中最后的夜晚,毕赣导演的文艺大片《地球最后的夜晚》如期上映。影片预售票房达到恐怖的1.59亿,这个预售票房超过了《速度与激情8》,仅次于营销情怀的大烂片《爱情公寓》。影片的票房轨迹也跟《爱情公寓》差不多,上映一日就遭遇了口碑的滑铁卢,上映第二日的票房严重缩水。
造成电影不好看,我觉得有这样几个原因。
第一,整个影片没有高潮。就像记一部流水账,完全的波澜不惊,提不起观众的兴趣点。
第二,无聊的长镜头让故事推进得太慢。整个影片140分钟,无聊的长镜头占了2个小时,正经的剧情有20分钟就演完了。汤唯的鞋和影子都能拍五分钟。男女主看房子一路走,就一路拍毫无风景的小镇的沿途。这也叫长镜头,那么老王的行车记录仪每天拍的都是长镜头,车不停镜头永远不停,而且城市的风景肯定要比光秃秃的小镇强多了。老王最长的镜头叫“京沈高速6小时”。怪不得《吐槽大会》上李诞调侃毕赣以前是干婚庆摄像的,车不到饭店,镜头肯定不停。
第三,映片色调昏暗,基本没啥3D效果。
影片的整个色调可以说是伸手不见五指,让人不困都难。而且后面梦境的3D效果,除了字幕真没看出有啥效果。
第四,叙事线交替混乱。
影片前面的叙事部分是有两条叙事线,一条是过去一条是现在。不过导演非得将两条线混在一起播放,让人看着捋不清头绪。大家观影的时候应该注意男主白头发的是现在发生的,黑头发的是对过去的回忆。
跨年夜现场观影的效果,跟老王之前文章中预测的一样。三分之一的观众在睡觉,三分之一的观众直接退场,还有三分之一的文艺青年一边喝咖啡茶水,一边坚持看完,可惜大部分人还是看不懂。
这本该是一部叫好不叫座的文艺片,但偏偏遇上了元旦档,又有文艺女神汤唯,营销做得也不错,上映首天就占据票房榜首,达到惊人的2.46亿,创下中国文艺片票房记录。
但看完电影后,观众们懵了,准确的说,是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就懵了,所以,这部电影到底讲了什么?很多人中途就退出电影院,有的人则选择用睡觉来弥补电影票价。于是,与高票房形成剧烈反差的,是随之而来的口碑暴跌,首日便有31万人要求退票。 可以看到的是,今日票房已从昨天的2.46亿下跌到一千于万,这样极度戏剧性的反转,大概是谁都没能想到的,这打脸速度,也远比想象中来得更快一些。
但豆瓣评分依然坚挺在及格线以上,如果后期营销依然能像上映之前做得这么情真意切,再加上有更多人解读的话,电影票房应该还是会有小幅度回暖的,但不会再有什么大变化,这差不多已是既定事实。 有点映,也有剧情介绍,这就让人有点疑惑了,既然电影这么不经打,为什么首日票房如此之高?
原罪还是在于“中国青年的通病”、“越发蓬勃的中国电影市场”,以及“营销过度”。
“雅痞”和“文艺青年”这两个词语在近两年特别流行,文艺青年成为当下年轻人最喜欢标榜的一种身份之一。看文艺的书,看文艺的电影,多出去旅行一些就成为成为文艺青年行之有效的办法,《地球最后的夜晚》就满足了这些自诩为文艺青年的年轻受众的口味,但或许他们连毕赣有哪些经典的作品,毕赣长什么样子都不知道。
而且,《地球最后的夜晚》也给了文艺青年们充足的发挥空间,因为正是看不懂,所以他们可以跳出来从多个角度解读说,这个地方是什么意思,那个地方讲的什么,因而当大家一水差评时,还是会有人打上五星。
首先我个人挺喜欢这部电影的,打了四星。有很多人不喜欢我一点都不觉得奇怪,感觉这也很正常。这部电影里导演试图用视听语言去讲述一个梦,很少有导演有这种胆魄并且能够将自己的想法付诸实践并且完成为一部电影。强色彩的画面,迷幻的音乐,大量的长镜头,3D与非3D之间的转换,尤其是最后60分钟的3D超长夜景镜头非常的美妙。
《地球最后一个夜晚》是毕赣导演的第二部作品。抛去导演本身的天才光环、以及电影在各电影节的优秀表现不说,电影本身是具有艺术价值的。而在18年和19年的交界上映,高预售引发断崖式票房,因此引起了广泛的话题。
一方面,预售高票房使广大观影群众对一部艺术片错报以了超级的热情。所谓去看风景的时候不要把风景想像的太好。或者去买衣服的时候,不要把细节想像的太多。否则风景和想像的不一样要失望。完全符合自己想像细节的衣服也买不到。
跨年之夜,多少情侣看中了海报上那唯美浪漫的跨年之吻而选择了这部电影,到头来却发现这是一场看不懂的梦境。本身艺术片或者说作者电影,不是按照大众审美去拍的。但是大家都抱着去看一部浪漫剧的心情,当然会失望至极。
另一方面,电影既然是艺术的一种,看懂它必然也是需要技术和知识等背景的。举个例子来说,众所周知梵高是名画家,可是普通人对抽象画是难以理解的。在比如说,古典乐的魅力,也不是普通不通乐理的人能够感受的。
因此,看懂电影也是需要学习的。盲目的夸赞和贬低都不可取,还是理性客观去看待。
如果说《地球最后的夜晚》有什么错的话,那么就是,想吃水煮鱼的人进错了粤菜馆子。
有人看过《地球最后的夜晚》这部片子吗?讲的是什么,怎么解读
对该影片的评价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喜欢的自然喜欢。不过这部影片还是有过度宣传的嫌疑,并不适合大众观赏。文艺片是基于现实,高于现实,但不是脱离现实,不能偏离生活太遥远,如果你不是太喜欢文艺片,建议就不要浪费时间了。
《地球最后的夜晚》会影响你对以后看电影的兴趣吗
刚才我看完题目并且认真看了其他回答者的评论后,我陷入了沉思并且久久无法讲我的沉重的心情写下来,因为所有的评论都偏向于该电影只是为了应付现在人的浮夸的心理而拍摄的,不管大家对这部电影评论如何,我们先撇开这部电影,因为整部电影内容真的很一般吧,但并不是向题目所说会影响到今后的观影体验。
那么我要说的是,针对这个题目,我要回答的问题是: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忘却一部自己不喜欢的电影。
我的回答如下:
1.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我们身边往往会上映各种各样,题材和内容都会有所不同电影,而且人们一般都是抱着一种试试看的想法去观看,不管这部电影是翻拍也好,是续集也罢,亦或是自己独创的,也可能是模仿其它电影而拍摄的,我们在观看之前都无法对整部电影做一个大题的了解,那么有的人会问了,可以听过预告片和宣传片所知啊,但我要说的是恰恰是这种视频往往才会误导人们去观影,为什么呢,原因就如同商家卖东西做广告一样,有哪个商家不把自己产品好的方面说出来呢?所以电影也是,我们观影之前都是对电影可以说是半了解或者根本不知道状态。
2.因为有了上面虽说的观影状态,我们就如同实验室笼子里待做实验的小白鼠,对实验事项和最后的结果可谓是一无所知,因而最后的结果不同那就看天命啦。
3.想要不被坑的办法有很多,我先说一条,就是如果你对这部电影没有看过只是听名字好听而去看的话,那么就别随潮流去看了,虽然如果你去看的话可以增加国产电影的票房的一票,但是如果这部电影不和你胃口的话,你的观影体验将会大打折扣,甚至影响你对其他电影的错误认知,这是很不值得的。我的办法是,如果这部电影不是你特别想要看的话,不妨等几天,看看大家的评价再去决定是否要看这部电影,如果评论不好你也要看的话,那就去看吧,毕竟有的时候人信仰优先嘛。
综上所述,不要为了看到一部自己不喜欢的电影而苦恼,当你过一段时间甚至过几年再去看这部电影时发现有的时候我们往往会臆断电影的好坏,其实我觉得不管每部电影怎样,只要是用心制作,就足够了。
谢谢大家的观看,欢迎评论。
这部电影是神作。或者就像《罗曼蒂克消亡史》中的一句台词:“这是一部拍给以后的人看的电影。”我相信,这次营销错了对象的风波之后,还是会有很多真正的影迷会看懂并给这部电影真正的评价。现在毕赣承受的一切,几十年前的《银翼杀手》,二十几年前的王家卫,都曾经历过。关于电影,我的解读请看【造梦者毕赣和《地球最后的夜晚》 - 今日头条】https://m.toutiaocdn.com/group/6641931742234018311/?iid=56312816363&app=news_article×tamp=1546690028&group_id=6641931742234018311&tt_from=copy_link&utm_source=copy_link&utm_medium=toutiao_ios&utm_campaign=client_share
文艺片没错,也支持!但你用商业片的模式来欺骗式推广就属于吃相难看了!资本讲究利润,利用完毕赣对资本没有影响,但你毕赣未来至少要走不少弯路。当然你可以说你比同龄人已经很牛逼了,但现在的时代毁一个人很容易!这么说是珍惜毕赣!
资本!利益!文艺片未来!毕赣还是年青,装逼不太流畅,或许资本和毕赣根本就是那啥……
这个,因为人而定,我对那些个太玄的东西是一丁点都不感兴趣,跟动画片没什么两样。还不如拍点,哲学方面的,他还能多少有点理论性,那些个才是真正的迷信呢,这个迷,指的就是糊涂,信,指的就是,你稀里糊涂的就信了,执着心深的人,他就容易被假东西打动。
有些人看不懂《地球最后的夜晚》,一部让人看不懂的电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此看不懂,非彼看不懂。
当年王家卫《东邪西毒》人们都说看不懂,随着时间迁移和文化积累,现在好多人都看懂了!
《重庆森林》如此,《阿飞正传》亦如此,连周星驰的《大话西游》当年上映也是骂声一片评为烂片一部,而今呢?谁要说它不是一部经典估计会被唾沫淹死!
很多经典的文艺、科幻、宗教等类别的影视作品上映时候都逃不了这一命运,直到后期才被重新审视发现他的价值,举一个栗子,就如当年的那部《银翼杀手》!
这如同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一般,后现代的艺术表现形式总是让当时的人摸不着头脑,对其作品不知所云。然而总是在经过时间沉淀后卫,人们最终发现他们的价值,终于明白其要表达的含义!
艺术的价值很大一部分在于他的 超前 价值观!他所想表达的意境在当前或者说已经超越了同时期普罗大众的一般审美观念和价值观念。甚至是不为当前所接受的。然后这并不能抹杀其价值,在人们文化累积和时间沉淀以后这类作品总会大放异彩,并成为人们衡量和参考当年社情民意文化领域的重要指示标,对于文化的发展和进程曲线起到很好的指引作用!
这类电影的存在,套句老话来说就是:
金子尚在磨砺,光芒静待牵引!
对于我们观众而言就是浪费时间和金钱还有心中的一丝期盼。但是对于那些营销者,这是一次非常成功的一次营销案列。获利者而言,一部文艺片预售卖出1个亿,投资人能笑到明年
存在的意义就是作者(导演)表达自己的艺术感受,电影不光是商业大片,需要多元化,你可以不喜欢,总会有喜欢的人,导演也没指望所有人都喜欢,他表达的是自己的内心。就像高晓松说的,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意义很简单,导演就是想让你看不懂。有可能他自己也不懂。
伟大的导演史丹利库布里克在拍摄完2001太空漫游时曾说过:如果你觉得你看懂了2001,那么你错了,因为我还没懂。
对于导演来讲,拍出自己风格的电影那是理想!预售过亿的电影,如果观众看不懂,那就不是好作品!就像抽象画一样,作家和某些所谓懂画的可以在抽象画里演化出无限想象,而一般人却一脸懵懂……估计也就是类似感觉吧!
想起几年前:彗星来的那一夜,也是看得我一脸懵逼,烧脑……
其实我觉得,就像是有人不吃榴莲有人又爱的要死,存在即为合理,只要有一个人愿意看,喜欢这个导演拍的片子,我觉得它就有存在的意义,我们不是一直提倡要多元要包容吗?况且文化艺术这东西你不懂得或许是你对于它的了解过于片面太少,你看不懂不等于他不好,就像你没有学过英文你看不懂你就去攻击丑化它,为什么不去了解去读懂它呢,你不懂不代表他不懂,如果所有人的思想境界跟佛一样,那这个世界不就永远太平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