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境逢生,德国人兵临城下,莫斯科战役红军是如何坚守并反攻的
在基辅会战时由于斯大林指挥有误,葬送了几个集团军,导致德军兵临城下。苏军对待苏联的首都莫斯科是无论如何不能再放弃了!
德军进攻莫斯科时,下了一场及时的秋雨拯救了苏联,雨使土地变得泥泞不堪,大量德军的坦克无法行动,他们的闪电战也无法施展。并且莫斯科战役的前线指挥官也换成了朱可夫将军,这样极大的鼓舞了士气,1941年11月7日,斯大林在首都莫斯科红场举行了盛大的阅兵式,这次阅兵式极大的鼓舞了苏联方面的士气,成功的保住了莫斯科。
1941年冬季西伯利亚的超低温天气,使的德军的坦克无法前进,因为他们的坦克还有军车都没有办法适应这种极寒天气,并且他们军队御寒的衣物也少的可怜,好多德军被活活冻死。德军的后勤保障补给能力也相当落后,有些军还在使用一战的骡马运输,并且苏联的铁路轨道和德军的铁路轨道不一样,使得德军铁路运输严重减缓。
而反观苏军他们已经适应了这种严寒天气,并且有足够的御寒装备。从1941年8月到年底,苏联红军得到英美提供的物资36万多吨,这也极大的支持了莫斯科保卫战。最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
莫斯科保卫战的电影
《莫斯科保卫战》是尤里·奥泽洛夫执导的战争片,由扬科夫·特里波尔斯基、米哈伊尔·尤里亚诺夫、亚历山大·戈洛博罗德科、布鲁诺·弗雷因德利赫主演,于1985年上映。该片讲述了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以闪电战术入侵苏联,苏德双方在莫斯科展开殊死决战的故事。
《莫斯科保卫战》
本片是苏联为纪念二战中苏联人民反法西斯斗争伟大胜利所拍摄的一部史诗性多集宽银幕巨片。全片分为《侵略》、《台风战役》两部,每部上下集共四集。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集中了一百九十个师的兵力,以闪电战术入侵苏联,苏联因准备不足,在战争初期节节败退,德军直趋莫斯科城下,双方在莫斯科展开了殊死决战。
电影《解放》和《莫斯科保卫战》是同一部电影吗
不是的尤里奥泽洛夫是前苏联著名战争片导演,他执导的《解放》(1972-1973)、《自由战士》(1977)、《莫斯科保卫战》(1984-1985)、《斯大林格勒战役》(1988年)与另外一位导演执导的《围困》(1971-1972)合起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2战欧洲战场史。前苏联解体后,奥泽洛夫还把他拍摄的《解放》、《莫斯科保卫战》和《斯大林格勒战役》按照时间顺序重新剪辑成一部24集的电视电影。
谁能告诉我哪有“莫斯科保卫战中的士兵们前面就是莫斯科红场”的那段对白
两年来的战争,欧洲大陆上所
有的首都都被你们征服了,你们
在哪些最美丽的街道上留下了足
迹,现在剩下的只有莫斯科,你
们要去征服他,让他尝尝你们武
器的威力,迈开胜利的步伐,穿
过莫斯科的红场,莫斯科是这场
战争的结束,到莫斯科去修养你
们沾满硝烟的身躯
前进吧!!!
俄乌战争俄罗斯会赢吗?普京会赢吗
俄乌战挣,从我国冬奥会开幕,普京来我国那次以后,回去就开战了,到现在已经十一个月了,我觉的战斗民族是不会输的。因为普京不是别人,再说乌克兰都是雇佣兵,人心涣散,乌克兰雇佣兵都是拿工资的,从最近战事来看,有些雇佣兵阵亡了,还不给工资,说他们失踪了,很不得人心。所以俄罗斯一定会赢,普京会赢。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只讲一点,俄空天军不论裝备还是数量都占绝对优势,但是在乌战场却并没有体现出这种优势。为什么?唯一的原因就是俄根本没动用其基本军事力量,人家从一开始就在避免消耗其军事力量,傻子都能看懂美国人的意图,老普会不懂?所以,俄乌战场的最终结局不言而喻
这场俄乌战争,俄罗斯不会输,普京总统一定会赢,大道至简,没有那么多为什么。俄罗斯如果败在了乌克兰手下,其他小国岂不是得跳上上天?世界顶级大国岂不是啥也不是了?国际游戏规则不乱套才怪,这样的事情其他超级大国也不会答应,特别是美国。
俄罗斯败了,美国不但不会高枕无忧,而且烦心事只会更多,东方大国更不会一马平川,与西方世界并驾齐驱,畅想未来之美好。欧洲国家的崛起对美国而言,绝非庆幸之事,小日本的发达同样是美国人不愿看到的。只有中美俄三足鼎立,才最符合世界格局的相对稳定,美国人不会轻易打破这种平衡。
埃尔多安在伊叙问题上横跳,同时对美俄两国上眼药,一旦越过普京的红线,触碰到美国的底线,土耳其势必会引火烧身,自找难看。俄乌战争总体上还在俄美手拿把掐的可控范围之内,美欧已对乌克兰产生厌倦情绪,只要美西国家弃乌节奏开启,俄乌战争很快就会平息,乌克兰就是第二个阿富汗,爱咋地咋地,美俄欧的日子照过不误,泽连斯基很快就会销声匿迹。
如果认为这场战争是一次特别军事行动的话,那么俄罗斯会赢,而且已经赢了。如果认为这场战争就是一场侵略战争的话,那么俄罗斯肯定赢不了。普京会输得很惨。因为侵略者必败,发动侵略战争的人都将成为世界公敌,将受到审判。
俄乌战争虽然是俄罗斯与美盟约的较量,战场在乌克兰,但是俄罗斯占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再加上普京的睿智和高瞻远瞩,俄罗斯肯定能赢,普京肯定会赢。这就是决定战争胜利的主要因素是人不是物的正确理论。
俄罗斯肯定会赢的最后的胜利,这一点毫无疑问的。目前俄罗斯采取了两个重要措施,一、全民总动员500万老兵,最少也要上100万人,秘密武器装备频频参战。二、俄罗斯在乌克兰全境进行导弹轰炸打击要害施设的同时,把乌克兰的铁路运输全部炸毁。这是要毁灭乌克里生存之道。反观美国北约却在打退堂鼓,明里暗里奉劝乌克兰接受俄罗斯和平协议。俄罗斯军事调动及时机已成熟,开始发力军事解决已成定局。这也是乌克兰当局的最后机会,结局只有二条一是签订和平协议,二是 东乌克兰被俄罗斯彻底解放,别无选择。
谢谢邀答。
俄乌战争谁赢谁输,关键是看谁的实力和战争生产后勤供应链的后劲如何以及战争指挥的正确与否。
如果我们从俄乌战争的发展趋势来说,现在的俄罗斯是拿自己的一己之力与乌克兰背后的美国和西方等二三十个国家相对抗,实在是有些力不从心,勉强维持。随着战争向纵深的持续发展,俄罗斯的劣势将会日益显现出来。
至于俄乌战争俄罗斯会不会赢?虽然近期俄罗斯对乌克兰多地进行大规模的空袭,造成乌克兰很多地区的断水断电,损失惨重,但如果仅仅就此认为乌克兰很快崩溃投降的判断,从目前的形势分析来看还似乎为之过早。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仍在向乌克兰提供持续不断的军事和经济等方面的援助,还丝毫看不到乌克兰会很快失败的迹象。
即使俄罗斯会赢,也会赢得伤筋动骨,赢得非常艰难。当然俄罗斯赢了,普京也会理所当然的赢了。如果俄罗斯失败,输掉了这场战争,毫无疑义,那么普京面临的结局也是可想而知的,这就是正如中国一句老话所说的那样:“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普京已经输了。
咱们先列举下俄乌战争的几种结局。
1.俄罗斯攻下基辅,迫使乌克兰现政府投降,扶持一个亲俄政府。
2.俄罗斯没能攻下基辅,但成功肢解乌克兰,占领整个东乌。
3.俄罗斯既不能攻下基辅,也无法占领整个东乌,战线退回到2月份开战前的情况。
4.俄罗斯战败,丢失整个乌东四州,只保留克里米亚地区。
5.俄罗斯战败,乌东四州和克里米亚地区全部丢失。
对普京和俄罗斯来说,只有第1、第2这两种结局才能谈得上是胜利,毕竟劳师动众打了十个月,如果说没有战果拿出来,那任何形式的停战都代表着“输”。第3种结果无论是俄罗斯还是乌克兰都无法接受,俄罗斯宣布吞并了“乌东四州”,如果战线退回到2月份开战前,那就意味着俄罗斯要将现在手上控制的地区吐出来很大一部分,在国内是无法交待的。并且这个结果哪怕俄罗斯愿意,乌克兰也不会同意,泽连斯基可一直宣称着要收复每一寸国土。第4个和第5个解决就意味着俄罗斯彻底的战败,并且是败的连脸都丢尽的那种。
但无论俄粉和普京是否愿意,目前来看俄罗斯已经无法得到第1或者第2,俄罗斯能保持第3个结局就不错了。然而就如同前面所说,俄罗斯出动二十多万人跑到乌克兰这地战斗了十个月,这中间死的人数以万计,还在国内进行了局部动员,结果就是回到开战前的状态?这将会对俄罗斯现政权造成巨大的冲击,政权的合法性会受到极大的质疑。
莫斯科保卫战中双方共多少人,武器装备如何
1941年11月,古德里安等人的装甲先锋部队已经开到莫斯林郊外,兵临城下之际,斯大林毅然选择举行悲壮的红场大阅兵,在白雪纷飞之下,数百辆坦克、几十万受阅部队精神饱满、视死如归,荷枪实弹直接从阅兵场赴往前线,谱写了一段传奇苏联英雄历史事迹。
苏德战争爆发后,德军以北方集团军群、南方集团军群和中央集团军群分兵三路以钳形方式闪击苏联,其中冯博克元帅率领的中央集团军群下辖4个集团军共51个师一路势如破竹,横扫大半个东欧平原,直到1941年8月初,北方集团军群已经推荐到距离莫斯科城250英里处。
但急功近利的希特勒为了尽快占领克里木半岛和列宁格勒,从北方集团军抽调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群和赫尔曼沃特的第三装甲群,去支援南方和北非集团军群遭到冯博克的反对但无济于事。正式希特勒的分兵计划拖延了进攻莫斯科的时间,给了苏军调兵谴将的机会。
1941年10月中旬为了加强冯博克的中央集团军群进攻莫斯科,希特勒给冯博克增加了23个师。此时进攻莫斯科的兵力达到了74个师,包括14个坦克装甲师和8个摩托化师,还有一个航空队的支援,总兵力180多万人,坦克1700多辆、飞机1400多架、大炮和火炮14000多门。其中德军坦克以IV号中型坦克75mm火炮为主,穿甲能力不足,性能与后来研制的虎式和豹式坦克相差不少反坦克任务大都只能由步兵完成。
朱可夫在得到准确情报后,确认日本不会从远东西伯利亚地区进攻苏联,而得以从远东抽调大量的部队支援莫斯科,至此保卫莫斯科的兵力达到95个师,外加后勤支援总兵力约125万余人,近1000辆坦克、大炮和火炮7600余门、飞机677架,苏联火力方面明显劣于德军。其中苏军坦克型号有T34中型坦克、KV1重型坦克和BT7轻型坦克,装甲和机动性方面优于德军IV坦克。
德军用于进攻莫斯科的是得到了加强的中央集团军群,辖3个装甲集群和3个步兵集团军以及第2航空队,总计78个师,180万人,火炮1.4万门,坦克1700辆,飞机1390架。
而苏军用于防守莫斯科的是3个方面军,即西方面军(6个集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3个集团军和1个集团军级集群),预备队方面军(6个集团军),总计95个师,125万人,火炮7600门,坦克990辆,飞机677架。
以上是战役初期苏德两军的兵力对比,随着战役的发展,苏军从西伯利亚的远东军区陆续抽调了25个步兵师和9个装甲旅的新锐部队加入莫斯科的防御中。同时临时组建了以莫斯科市民为主的3个工人师、16个民兵师和大量的独立营以加固莫斯科的防御。
由于天气极度恶劣,导致双方的空军都无法维持之前那样的作战,空军对于这次战役的影响极其有限,胜负将取决于双方的地面部队。而对于陆军最重要的武器坦克方面,德军之前的优势已经不复存在,莫斯科附近的苏军部队装备了大量的T-34坦克,对比即使是德军最好的四号坦克(75毫米短管火炮)也拥有很大的优势,德军的四号坦克只能在侧翼摧毁苏军的T-34坦克。在古德里安的回忆中写到好几次德军同苏军的坦克会战中德军的坦克损失都远远大于苏军,可见德军的坦克技术优势已经不复存在。
另一个影响陆战的兵器便是火炮了,德军虽然在火炮数量上近乎是苏军的两倍,可是却没有充足的弹药,尤其到战役的后期,几乎已经到了弹尽的地步。地处最前沿的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所属的重型榴弹炮平均一门只有不到50发炮弹,以至于仅能维持一场高烈度的战斗。反过来苏军的火炮弹药非常充足,莫斯科本身便是重工业区,且拥有发达的铁路网,可以很快的补充前线的物资损耗。
1941年9月,苏德战场上基辅会战,德军取得首次大规模的歼灭战胜利,让苏方损失70万人,其中战俘66.5万人。
这场胜利,让狂妄症的XTL沾沾自喜。
他要趁热打铁,继续扩大战果,将主攻方向定在了莫斯科。它是苏联最大的城市,是巴巴罗萨计划中主攻目标之一。
然而,让XTL没有想到的是,SDL以空间换时间的优势越来越明显。基辅战役让苏方赢得了四个星期的时间,就是这四个星期让他们的“闪击战”彻底失败。
一、 “台风行动”开始,首都全民皆兵。
1941年9月30日,XTL开始实施“台风行动”。投入到此次会战总兵力达到74个师,总计180万人;而苏方只有125万人,与其相比,无论从人数还是从装备数量、装备质量上都处于劣势。
唯一能让他们觉得放心的就是冬天即将来临,它能减缓敌人的推进速度。
尽管苏军顽强抵抗,依然无法阻止德装甲部队的进攻势头。10月7日,德国人已从西、南、北三个方向包围了该城。
对于莫斯科保卫战中人们并不陌生,是苏联为保卫国家而发起的战争,当时苏联的统帅为么斯大林而德国的统帅是希特勒,人们知道当时战争很激烈,却不知道斯大林在战争的开始就想要放弃莫斯科小镇,用自己所准备的飞机和火车离开,但他当想到他一走苏联人民就丧失抵抗意识的困境,使他崩溃,他依然留下于苏联人民一起战斗,他不知他这一步走就成就了,世界上著名的战争——莫斯科保卫战,以及苏联的胜利来保卫苏联的名誉。
在当时,战火从1941年9月30日起燃烧了整整七个月,当时的对战双方分别是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德国和由斯大林领导的苏联,可谓是其规模之大,当时德国有180万人,他们派出了78个师儿,苏联有125万人,出了三个方面军比德国多了17个师,虽然苏联派的师团多,但是人数少,而且德国的武器比苏军的武器多,但是德国却战败,那是为什么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一方面当时希特勒一看苏联武器和人数不如他们自己的多,以及在开战前的过分轻敌竟然扬言三个月灭亡苏联,与诺门坎战役中的日本所犯的错误一样都是轻敌,这是造成德国战败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当时德国从八月份南北分兵,但南北军队褒贬不一,意见出现分歧导致了内部矛盾变得更加尖锐,这是造成德国失败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其次,由于苏联的深谋远虑,在开战之前,为了提高自身的军事能力,斯大林秘密打造了一支,可以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也可以作战的军队——西伯利亚军团,当时的莫斯科保卫战中持续了七个月,其中在冬季下雪的这种恶劣的天气中,苏联仍然可以持续作战,这一条件是使得苏联胜利的必然因素,这一因素苏联想输都很难,而且希特勒当时嫌弃日本人,若德国与日本联盟,说不定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是就是德国了。
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双方交战人数相差55万人左右,而且德国军队武器设备比苏联先进,数量也比苏联多的多。
德军方面,担任进攻莫斯科的是中央集团军群。为了确保作战胜利,纳粹德国给原本就实力雄厚的中央集团军群又加强了兵力兵器!
在“台风”行动发起之前,中央集团军群编制内共有第2、第4、第9野战集团军,第2、第3、第4装甲集群,共有53个步兵师、14个装甲师、8个摩托化师和1个骑兵师,另有“大日耳曼”团、党卫军骑兵旅、第900摩托化步兵旅等加强部队,总兵力达193万人,装备坦克和强击火炮近2000辆(占整个东线德军的80%),中重型火炮4000门(相当于东线德军炮兵的2/3,其中105毫米火炮2300门,150毫米火炮1000门,210毫米火炮180门,火箭炮270门),另有迫击炮、反坦克炮等轻型火炮1.4万门。
担负空中掩护任务的是得到加强的第2航空队,共有1320架作战飞机,其中460架战斗机、250架俯冲轰炸机、470架水平轰炸机、140架侦察机。然而实际可用的仅有战斗机172架、轰炸机230架、对地攻击机120架,共计549架。
一下子在一个方向上集中如此众多的兵力,这在德军历史上是空前绝后的!
苏军方面,
由于战役初期的巨大损失,后备兵源尚未完全开发。在战役开始前,集结在德军正面的苏军共有西方方面军、布良斯克方面军、预备队方面军编有15个集团军、1个战役集群,83个步兵师,9个骑兵师,1个坦克师,2个摩托化步兵师,共95个师。另有1个摩托化步兵旅、13个坦克旅、1个步兵团,2个摩托化团、4个独立坦克营、71个炮兵团、5个近卫迫击炮团。
总兵力125万人,其中作战部队86.8万余人,装备坦克990辆,轻重火炮7600门,其中新式KV型坦克、T—34坦克175辆。维亚济马战役后,苏军统帅部又相继从全国各地调集兵力补充西方方面军,然而远水不解近渴,至苏军反攻前,苏军总兵力约100个师,其中一线部队76万,加上支援部队约102万,装备坦克600辆。
担负支援的航空兵部队一共有作战飞机1368架,由各方面军直接指挥的有568架,其中战斗机285架、轰炸机210架、强击机36架,侦察机37架。另有远程航空兵的368架轰炸机和第6防空军423架战斗机配合作战。
分享专业知识,奉献原创精品。我是兵说,欢迎关注!
莫斯科保卫战,从1941年9月30日持续到1942年4月20日。半年多的血战,苏联军民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打破了希特勒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德军在东线战场走向灭亡的开始。我们来看看这场战役中双方力量的对比。
双方将领:
苏联:朱可夫(时任西方面军司令员)
德国:哈尔德(陆军上将,时任德国陆军总参谋长)
博克(陆军元帅,时任中央集团军群司令)
参战兵力:
苏联:15个集团军、1个集团军群,总计127万人;
德国:76个师又2个旅,总计180万人
电影莫斯科保卫战第四部
俄罗斯电影莫斯科保卫战第四部是在今年的十一月份上映
《莫斯科保卫战》是尤里·奥泽洛夫执导的战争片,由扬科夫·特里波尔斯基、米哈伊尔·尤里亚诺夫、亚历山大·戈洛博罗德科、布鲁诺·弗雷因德利赫主演
目前并不存在电影莫斯科保卫战的第四部。
因为已经拍摄出的莫斯科保卫战主要拍摄1937年德军入侵苏联时的真实历史,且第三部的桥段已经延伸到了自1941年夏季至同年12月底,而据目前所知,没有关于第四部的相关拍摄消息和官方宣布。
莫斯科保卫战中国有参加吗
没有。
1941年9月,一路狂飙突进、靠着闪电战制胜的德军,开始进行目标莫斯科的代号“台风行动”。9月30日,德军发起维亚济马——布良斯克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正式打响。
1941年12月5日,朱可夫率领苏军在莫斯科地区发动大规模反击,取得了莫斯科保卫战的胜利,终结了之前纳粹德军几乎是所向披靡、战无不胜、引以为傲的闪电战神话,纳粹德国企图快速征服苏联的计划由此破产,极大地鼓舞了苏联人民和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信心。
二战时的莫斯科保卫战是谁指挥的?德国人是如何一败涂地的
莫斯科保卫战期间,苏军的主要指挥官为格奥尔吉·康斯坦丁诺维奇·朱可夫大将(时任苏联红军西方面军司令员)、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华西列夫斯基上将(时任苏联红军总参谋长),德军的主要指挥官为费多尔·冯·博克元帅(时任德国国防军陆军中央集团军群司令)、海因茨·威廉·古德里安一级上将(时任德国国防军陆军第2集团军司令)、赫尔曼·霍特一级上将(时任第17集团军司令)。
为攻陷莫斯科,德国发起了“台风”行动企图速战速决,并攻陷了苏联西部大片领土、使苏军蒙受了相当巨大的人员和装备损失。但由于希特勒执意要求中央集团军攻克列宁格勒并占领乌克兰,结果导致进攻莫斯科的计划直到1941年9月30日才提上日程,这为苏军进行整编和兵力调动提供了时间。
到10月时,苏联西部地区进入秋季、降水增多,结果导致本来就状况不佳的苏联交通系统更加泥泞不堪,这显著延缓了德军的进攻步伐。同时,苏联方面紧急扩充兵力、重新整编了西方面军、并修筑了大量的工事,这让德军进攻莫斯科变得困难重重。进入冬季后,德军因难以适应严寒气候、补给线过长等因素,使得德军在面对苏军的反攻时相当疲软,最终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防御、并导致进攻莫斯科的计划流产。总体来说,德军的下列错误导致了其进攻莫斯科的失败:第一,过度迷信速战速决、完全没有考虑战役拖到冬季的问题,致使其在入冬后战斗力衰减明显;第二,进攻计划不明确,甚至在筹划进攻莫斯科的同时还要攻打乌克兰,导致兵力不足和指挥上出现问题;第三,低估了苏军的组织能力和战斗意志,特别是完全没有预料到苏联方面竟然进行红场阅兵、大幅提振苏军指战员的作战决心。
二战时苏军指挥官是朱可夫,当时军衔是大将。这是他指挥苏军与德军取得的第一次胜利,也是苏军走向胜利的起点。
就本场战役而言,苏军胜在一是指挥官卓越的指挥。二是胜在国家强大的实力。三是胜在广阔的战略纵深。四是胜在特定的时间节点。
战争是两个集团之间综合实力的较量,若论战役战术,德军都要高出苏军很多。但整体实力的消耗抗不住啊,失败是必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