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尴尬地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谢谢邀请!
作为一名老师,谈谈我的感受吧!
对孩子性教育要因时、因地进行教育,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肯定方式和内容都是不同的,而且还要和学校进行同步教育。
新生代80、90后的家长们大多都没有在学校接受过性教育,仅有的生物课上人体结构老师也很少细讲,大部分老师都会让学生下课后自行学习。
很多男孩的性启蒙都是从日本某片里或得的,中国谈到性也大多跟随的是色情、暴力、吸毒等等字眼,导致很多人想到“性”就会联想到不好的事情,大多人更是难以启齿。
1. 家长首先摆正态度,把性教育当成一门对孩子讲的必修课,才会不会尴尬对孩子进行性教育。
2. 具体看您孩子多大了,才好针对性进行性教育。
(1)幼儿阶段,现在幼儿园都会涉及到性教育,主要是一些漫画,还有老师用图片方式告诉孩子身体哪些部位是不能让别人摸的。这时候家长跟学校同步进行教育,必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性教育绘本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2)小学阶段。如果孩子正在上小学,这时候生动的比喻就必须要有了,比如孩子问道从哪里来的,可以直接告诉他从妈妈肚子里来的。如果问道他是怎么进入到妈妈肚子里呢?这时候可以打比方,就像U盘、数据线等等爸爸输入给妈妈的,输入给妈妈 妈妈这边接收到就有了你了。如果孩子问道怎么输入呢?这时候可以告诉他,就像两根水管接到一起水就通了。这时候要告诫孩子的是凡是衣服遮住的部位别人都不能摸,也不能碰,如果真的有坏人碰了一定要大声呼救,一定要告诉家长,告诉老师,只有坏人才故意触碰。
(3)如果孩子已经上初高中了,这时候小学生动形象的比喻已经不太起作用了,这时候网上有很多短视频介绍整个生命是如何繁衍。孩子上初中已经有了生物课,这时候家长一起观看教育视频能很好打破尴尬,而是让孩子正视起这件事情。这时候少年少女正是情窦初开的时候,一些网上哄骗小女孩、哄骗小男孩的案例就要赶紧给孩子讲了。同时,借宿同学家里、朋友出去玩等等场合该注意的事项要明明白白给孩子讲清楚。
性教育应该从小抓起,等到长大了真的就尴尬了,我家大的比小的大十岁,我经常和他一起洗澡,问过第一次,以后他就习惯了不再多问,他只要问什么我绝不忌讳,完完全全说给他听,久而久之他什么都知道了,也会和那些家长不告诉的孩子争论,回来还不服气的告诉我战果,像大的一个,现在不管是上厕所还是在家里,那些方面都在有意躲避我,他懂了,所以如果讨论起来真的有点尴尬,与其这样就不要让孩子为难,交给老师或者他们同学还有就是自学成才了,而且你如果谈了也许以后你们见面都会尴尬,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
想拍一下vlog,本人一名学生,应该如何下手
一名学生想拍vlog,很容易,并且不需要更多的投入,只要一部手机就是可以完成的。
现在正是自媒体的大好时光,可以说现在正赶上了全民参与自媒体的时代,正是遇上了自媒体的好时代。作为一名学生,身边的题材应该是很多的。用vlog记录学习生活,分享记录美好的生活,顺便也可以赚点小钱,真的是再好不过了。
应该如何下手?首先,你要先在电脑端注册一个属于自己的头条号,然后按照指引进行实名制认证后,开通创作权益,再在手机上下载西瓜视频,今日头条app登录后,就可以开始创作了。拍摄的视频需要下载一个剪辑软件,可以剪辑作品。剪辑软件也是很多,可以说是各有千秋。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习惯进行选择。初期创作可以多向头条号的前辈们学习,多观看他们的视频文章,多学习观摩。还可以直接参加西瓜视频和今日头条的免费培训,它会教你如何创作作品。学习对于一个新手来说,是非常必要的。vlog创作题材比较广泛,它是用视频记录生活,相当于视频日记,强调真人出镜。
我是一个退休的人,因为今年的疫情才和很多中老年人一样,因为无聊才冲进自媒体行业。我的初衷也是为了圆梦自己年轻,‘喜欢创作的梦想。开始的时候,我是什么也不懂,可以说是小白中的小白,甚至连视频需要横屏拍摄的基本原理,我都不懂。后来经过学习,才慢慢懂得了学到了许多新的知识。可以说我在这半年的获得的知识,比我这几年学到的东西还多得多。
自媒体是一个广阔的天地,造就了许多草根明星,成就了很多大众创业。作为一个学生,现在有这样的想法,就可以付诸行动。只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相信很快就会后来者居上。因为世界是我们的,但世界终究还是你们的!
文玩葫芦值得玩吗
以下是鸿璐的一些浅见,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文玩葫芦这个文玩品类可以说是适用范围广泛且人气十足,热度更是横贯古今!在文玩佛珠手串没火之前文玩葫芦、文玩核桃、桃核等这些老牌文玩就已经各自圈粉了,而文玩葫芦则更是粉丝无数!那么很多玩家如今依旧会问“文玩葫芦值得盘玩么?”答案其实并不简单!
中国人对于玩物其实并非简简单单得好玩就行,在中国成为一个玩物其实并不容易,不仅颜值高、乐趣好还得拥有优秀的寓意、象征以及文化底蕴!如果没有后面的这些那么这个玩物终究也只是休闲、娱乐来一个罢了!其实中国人的“玩”和“藏”有着一个非常微妙的关系,大部分国人的收藏大多数都是从玩儿开始,始于乐趣终于文化!那么文玩葫芦之所以能够流传久远且热度不减这其中就不单纯是一个“好玩”能解释的了的!葫芦在古时候与“福禄”这个词谐音,这也是为什么古代文化、艺术品之上的造型、雕花多件这个器物的原因,寓意优秀好!国人重视“福禄寿”这三个关系人生的因素而葫芦就占了其中的两个这样强大的寓意不火也难!不仅如此葫芦在中国古代神话之中也是举足轻重的存在,各种神仙的法器葫芦出现的频率也是相当的高,足见人们对于葫芦的辟邪、驱魔、逢凶化吉、遇难成祥的功效也是十分肯定的,这样以来葫芦在文化、寓意、功效上也算是坐稳了这第一把“交椅”!
说完了寓意接下来就是现代玩家比较关注的价值!如今国人对于玩物的要求也算是越来越严格了,不仅要好玩还要寓意吉祥功效卓越最为核心的一点就是还要有一定的收藏价值,最好还能随着盘玩时间的延长其还能拥有不错的升值空间!而对于文玩葫芦收藏保值、增值的说法很多玩家却并不怎么信服,毕竟一个十几二十几块的文玩葫芦经过盘玩后能拥有一个高价值这种事情说出来就听迷幻的,但是事实上还真是这么回事儿,可不小看这十几二十块一个的文玩葫芦经过长时间盘玩后的颜值可一点不差,再加上许多品种的文玩葫芦品相周正、再施以雕刻、烫画更是身价倍增!好的三厅葫芦、草里金在入手时的价格就非常优秀再加上玩家的长时间细心盘玩、照顾几十年后的价格更是不可估量!从这个保值增值的角度来说文玩葫芦就不单纯是值不值得盘玩这么简单了,而是早已经上升到了值不值得收藏的层面!毕竟菩提子想要达到一定的价值需要的时间要比文玩葫芦可长多了,这样看来文玩葫芦在价值方面的优势也十分卓越!
我是“以瓷惠(会、慧、汇)友”,对中国古瓷器的鉴藏有近三十年的实战经历和丰富经验,早在十几年前就发表过《古玩鉴定的误区》、《浅谈瓷器的手感》、《瓷器鉴定中的“望、闻、问、切”》、《气泡在瓷器鉴定与鉴赏中的地位和作用》等一批有一定影响力的论文和作品,现在就古董鉴定问题已经申请了国家发明专利。现在入驻自媒体平台,期待与所有真爱古瓷的朋友坦诚沟通交流,大家各抒己见、相互切磋、共同进步!感谢各位朋友的捧场关注与点赞!谢谢!
而且声明一下,我所有文章中才的藏品都是我个人的收藏,万不得已用别人的图片,我会特别注明。照片是自己拍的,图片远不如实物精美漂亮,没办法,个人技术不行,光线、角度、距离都把握不好,大家凑合着看吧,能说明问题就行。
为了更好、更直接地与各位瓷友沟通和交流,“以瓷惠友”已经开通了“西瓜视频”,已发“蚯蚓走泥纹的前世今生(一)、(二)、(三)”、“定窑何以成为五大名窑之一,应该如何鉴定”等视频,欢迎喜欢探讨瓷器鉴定真谛的朋友观看、评论,后续我会开通“西瓜视频直播节目”,方便与有瓷器鉴定鉴赏需求的同道沟通,敬请期待!回到话题上来。
文玩葫芦属于材质普通但创意无穷的文玩品种,其创意主要分为范制一次创意,加工二次创意和盘活三次创意三个等级,其趣无穷,其乐无穷,其价无穷,其创意无穷无尽,每个人都可以有选择性地参与其中,从而享受到参与创意的心灵体验与心灵感悟,很值得大玩特玩。
文玩!没有值不值得玩一说!一切文玩都源自于喜欢!不喜欢就称不上文玩!哪怕一根没人要木棍,如果你喜欢照样可以把玩。
再来说说文玩葫芦。葫芦自古就有福禄的寓意。电影电视剧里都有人在玩或者用葫芦。这就说明葫芦是文玩界里的元老了。葫芦的价格相对于其他文玩价格来说比较亲民。有几块钱一个的,有几百块钱一个的,也有几万块钱一个的。贵的基本上都是进过艺术名家加工过的,也有经过时间磨砺出来的!
一个小小的葫芦,刚买来的时候没有什么光泽。经过双手的把玩一段时间就变得油润光亮,你就会从内心的喜欢它了!因为这是经过你的努力使它发生了变化。时间越久它的变化越大,刚开始只是发亮,然后变黄,变红,最后变成枣红。到时候你就离不开它了,每天都要攥在手里!
葫芦寓意多子多孙,旺财吉祥,口小肚大,大肚象征财库饱满,广纳四方财富。葫芦同“福禄”同音,而中国人又对“福禄寿”寄于美好的愿望。同时葫芦肚大且空,能够吸纳吉祥之气。而对于不好的气场则可以进行有效的抑制、阻遏,从而营造一个适宜的家居环境。
所以现代生活中,葫芦常以生旺化煞的身份出现在家居生活中。 葫芦这种植物生命力旺盛,所以也有很多人把这种植物直接采摘下来,放于家中病人房中。能够把病者身上的病气收走,使其身体健康。所以民间流传着“厝内一粒瓠,家风才会富”,“厝内一粒瓠,不怕病气扰”这等俗话。说的就是在家里摆放一个葫芦,才会发财、富有。而且床头放葫芦促进夫妻感情,早生贵子,百年好合之意。
把玩和摆放葫芦不但可以驱除邪气,纳福去煞。另外,经常盘玩葫芦确实可以活络筋骨,促进血液流畅。文玩葫芦不受性别年龄限别,特别适合不爱活动和中老年人群,盘玩葫芦既可健身也能修心养性。纯天然植物生长,不用担心会有化工假货。物美价廉,四季皆可盘玩。文玩葫芦盘玩简单,没有太多的禁忌,不怕油不怕汗不怕日晒不怕寒冻。葫芦是文玩中天然又价低,耐玩又皮实,集把玩与观赏一身的具佳文玩之物。
文玩圈里最近有好多朋友在玩文玩葫芦,但是也有很多人困惑的问题是文玩葫芦到底值不值得玩,其实在空空看来,文玩是一件非常好玩又有意思的事情,不管是文玩葫芦还是文玩的其他品类,都是值得大家去细细品味和理解的。
先给大家普及一下什么是文玩葫芦,在早先的很多时候,葫芦的用途一般是用来当做是盛水和盛饭的器皿,因为这种便利性也逐渐的走入了大家的视野,然后慢慢的进入了文玩圈,发展至今文玩葫芦也是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喜爱。
其实空空一直以来对文玩葫芦的态度和观点是它是值得玩的文玩品类。
首先是它的寓意非常好,葫芦在很多时候都被叫成“护禄”、“福禄”,听这名字就有着非常吉祥的寓意,不管是期盼美好的事情降临还是祈盼家里的人丁兴旺,都会联想到葫芦;
其次是文玩葫芦包浆之后非常的好看,诚然盘玩葫芦是一件非常需要时间和耐心的最后,文玩葫芦作为文玩品类中的一项也是非常有收藏价值的,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的人盘玩。
可别小瞧这文玩葫芦,它虽然平价,看着普通,但历史背景绝不简单,而且盘出来的效果让人惊艳。要说值不值玩你且往下看。
一、葫芦的由来
古书上有很多葫芦的记载。“匏”、“瓠”、“壶”、“甘瓠”均指葫芦。据说“壶”、“卢”本为两种盛酒盛饭的器皿,因葫芦的形状和用途都与之相似,所以人们便将“壶”、“卢”合成为一词,作为这种植物的名称;而“葫芦”则是俗写,并不符合原意。不过后来人们约定俗成地写作“葫芦”,一直延续;如写成“壶卢”,反而让人莫名其妙了。
最初,木质化的葫芦剖开两半,可以用来承水、承酒、当作水杯、水壶使用。
因葫芦的果实剖开后称为“卺”,传统习俗新婚夫妇成礼时又须用一对卺献酒,表示美满,因此结婚又名“合卺”,故而葫芦也演变成了结婚时喝酒的“专用道具”。
逐渐,中国人对葫芦赋予了更多丰富的意义——“护禄”、“福禄”、驱灾辟邪、祈求幸福、子孙人丁兴旺。
人老了只能在回忆中度过余生吗
我认为也不尽然。人老了爱回忆人生的过往,这是人的共性,但老人也可开创自己晚年新的世界、新的欢乐、新的探索。
且以我例,退休后才使用智能手机,开始并不知有许多的媒体平台,天天玩P图,加点文字,后来上了美篇,才知外面世界的精彩。在美篇里,我收获了写作的快乐,结识了不少才子佳人,更重要的是对自己的文学内涵也有了开拓。原先偏爱像七绝式古风诗,后来学习了律诗知识,方知这里面有许多的要求。现在还常见有些人随便冠以七律,要么不押韵,要么不对偶,不一而足。涉猎律诗后,自然也开始了对填词的学习,有了许多首词作,这都是从未有过的尝试。
这期间,我也玩过彩视,作品的观看量达到十几万。最为突破我个人性格的是K歌,过去常羡慕别人纵情高歌,由于性格内向,很少敢干亮嗓。两年之间,我爱上了K歌,竟然唱了一百多首歌。疫情期间,宅家日唱一首,K歌的级别迅速提高,现在已到lv15。K歌让我逐梦,让我提高,让我欢乐。
这不从去年年底前,我又来了头条,从观众到作者,又开始了新的尝试。由于不断地去追逐新鲜的东西,使得我并没有把自己放置在回忆中去度日月,生活变得充实、忙碌,心中涌动着青春般的活力,尽情享受着多彩的生活。
不是的,你可以大干,问题是你能吗?
人老了,就得认命。人老了,身体机能下降退化,精力不行了。挣钱能力下降,就得认清楚这个现实。别去做自己办不到的事情。以免留下很大的后患。给自己的子女留下麻烦。
当然也可以写写书,将自己的经验教训留给后人。但这也是要根据自己的健康情况决定。别老是麻烦别人。
再一个加强锻炼,多走走,散步什么的。主要是提高生活质量。让自己的晚年过的不错。
再一个,身边得留着钱,别把钱都给孩子们了。在中国,有钱就有人管。没有钱就很难。孝顺的孩子多给点钱,不孝顺的就不用给了。所以老了也得控制钱。
总之,老了也得好好经营自己的生活,一定控制钱。才能活的比较好,不用生活在回忆里了。否则,就会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人老只能在回忆中度过余生吗?我认为不一定,虽然回忆是美好的,人老了,可以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养鱼,养花,看电视剧,听歌,吃自己还能吃的,做自己还能做的事儿,只要自己还能动,就不认输!要给自己定目标!只有这样活着才值得!所以人老了,还有好多事要做!不一定只活在回忆中!
这个答案应该是否定的。不可用“只能在回忆中度过”几个字,便把一个人的余生,变得痛苦不堪起来。“风物长宜放眼量”,人老了就应该以积极的态度去面对往昔,享受现在生活的每一天!
一些四、五十年代出生的老人,只是在后四十年的生活中,才会有幸福甜蜜的回忆。虽然列宁说过: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但是对前半生的艰辛困苦,还是尽量少回忆一些比较好!
想起七十年代的时候,我们全家生活在一间半的平房里,我们夫妻俩去上班,单位很远,中午不能回来,孩子们二个上中学,二个上小学,小学和中学挨着,离我家也不近,还要跨过几条没有防护栏的铁道和一个涵洞,他们只有一把掛锁的钥匙。有两次老大忘记帶开门的钥匙了,放学之后,四个孩子们只能坐在门前饿着。他们手里既没钱,还没有粮票,只好餓到点了再回学校!
我一直到现在,脑海里总还是不断地出现,我的几个孩子,飢腸漉漉地坐在课堂上听课的情景!
我的一个堂妹,就住在学校门口。晚上我问孩子们:为什么不去你小姨家要点吃的?孩子们齐声回答:去了!因为是月末,她说家里也沒有吃食和粮票!我不敢相信,难道她家连一斤掛靣都没有?在艰难困苦的岁月里,物资之匮乏、世态之炎凉、人情之冷暖,往往比一张白纸还要浅薄!
在现实的生活中,人们“喜的是雪中送炭,恨的是锦上添花”。更加记恨的还有“雪上加霜”!
还有一次冬天,我帶着老小去堂妹家串门,回来的时候下大雪了,因为没有钱给孩子买帽子,就拿了堂妹小孩子的一件破棉袄顶在头上回家了,原打算次日送还给她的,不料当晚她就踏雪来我家索取了,还红着脸儿对我说:不好意思姐姐,我家的粮票、布票、棉花票、线票也不宽绰……
管中窥豹,可见一斑。对那种缺衣少食的岁月,我是不原意回忆的,只是小孩子们记得很清楚。疫情发生之前的时候,老三从上海坐高铁回家来(免票),我叮嘱他说:你小姨生病住院了,你去看望看望她吧!他竟然嘻皮笑脸地回答说:不去!我现在一没有粮票,二没有布票,更没有棉花票和线票!他现在竟然还在牢记以前的事情。
所以说:人老了,就不能总是怀念五、六、七十年代,那些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的生活,那样会使自己的余生,总是沉浸于痛苦的回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