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偷偷地笑了,玩游戏的中国年轻人怎样和日本竞争
我也玩游戏还玩霓虹的刀剑乱舞啊啊,虽然我是个妹子,但是我会双截棍,咏春拳,拳击,散打,跆拳道,哪个不服过来打一架啊,想掉几颗牙,断几根肋骨,随便啊,不行的话,咱们可以比数学,比游泳,登山,跑步,再说了作为一个99后我不觉得打游戏的就不行啊,我们班考北大那哥们打排位把把第一高等数学从来都是口算,还有玩阴阳师的那个妹子,学机械的分分钟组装机器人,编程,和我一起玩刀剑的亲现在学中医,学的挺溜啊,玩游戏咋的了,不耽误我天天向上啊
题主的问题是一个过时的伪命题,玩游戏不代表年轻人会垮掉,日本的发展和如日中天的中国已经没法同日而语。对于中国年轻人的污蔑,我们最早听过“80后是垮掉的一代”,后来“90后是垮掉的一代”,现在有了iPad和各种电子产品,又有网友开始提出“00后是垮掉的一代”的荒谬理论。先看看局座张绍忠怎么说:
罗辑思维的罗胖在2018年《做时间的朋友》演讲中提出了“速度脑洞”的概念,说的是现在思维和知识的更新速度已经和5年前完全不一样了。手机行业作为创新行业,一年要出一到数款旗舰产品。更新换代的速度是一年一换甚至更快。那么如果用传统的思维去创新,再自己品控生产线。这样在成本和质量上会有很好的保证。但是没有手机厂商在这么做。如苹果、小米等等,他们只负责创新和研发,所有的生产环节宁愿花更多的成本全部交给代工厂去完成。因为知识和创新才是成功的关键。
回到年轻人玩游戏的问题。现在的年轻人想要对于世界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不再是坐在教室从三字经读到鲁迅再到数理化和唐诗三百首就可以获得的。加上现在人工智能的风口,马云在大数据峰会上讲到人工智能的模仿能力一定是超过人类的,人类背诵古诗或者某个程式化的工作,人类再勤奋也无法达到人工智能的效率,也就是说当年坐在教室里学得的知识的方式会被人工智能轻松取代,而人的优势在于学习能力和艺术。这些是AI无法代替的。知识更新换代的速度更是非常快。你还在试图学习去年做的非常好电商广告模式,今年电商已经全部改成内容电商模式了。因此年轻人要体验最新的知识和事物,才能找到下一个风口。
游戏吗?有人曾说电影延长人类百分之二十的寿命,因为电影可以带你经历你一辈子没有经历过的事情。从而延长人类学习。如果说游戏开发商们有点良心,能够做到寓教于乐那游戏也不失为我们学习的方式。我还记得我小时候用过的金山打字通,让我第一次学会了键盘。虽然说这样的良心游戏已经灰飞烟灭,留下的都是充值充值。几个小学生在网吧玩着CF ,在手机上玩着王者。耿直的说优秀的人善于学习,孬种给再好的条件也能败了。
电子游戏有好有坏,但最重要的是优秀的人会选择游戏。孬种才会沉迷游戏。
游戏是现代人的休闲方式,不能因为孬种和优秀的人用同一种休闲方式而贬低这种方式。耿直的说如果没有电子游戏,那我们应该就是提笼架鸟了。
归根结底怂人把板子打在游戏身上那就是一种推脱逃避的问题。